close

尋找台灣農業的永續生命力   王良原


 大概從一九九○年代中期開始,國際間相繼發生多次的重大農產品和食品的安全衛生問題,除了傳統的食物中毒與惡意恐嚇事件以外,因為疫病而造成安全疑慮、農藥與動物用藥的殘留問題、原料產地的偽稱、標示說明的錯誤、添加物的不正當使用、加工過程的管理疏失、基因改造食品的數量擴大等問題,其出現次數逐漸增多,發生頻率亦是越有升高的趨勢。而此類安全衛生問題隨著各國相繼加入WTO,並且依循其開放與對等的貿易精神而使得農產品和食品的流通構造更為朝向國際化以及自由化之方向進展。但是其安全衛生問題所產生的影響範圍、傳播速度以及傷害程度已經衍變為不是單一國家可以獨自處理的嚴重問題;而且農產品與食品之間的關連性越來越密切,使得原本各自管轄農業與食品的行政組織必須正視存在於兩者間的模糊地帶之問題,才能建立完整、連貫的飲食安全保障政策。


 受到既有的中央政府組織權責劃分之規定,目前我國農產品的相關施政權責機關為農業委員會,而食品的相關施政權責機關為衛生署。從行政效能而言,「各司其職」、「分別執行」或許適用於早期的台灣,但是從當今的國際情勢與國內的實際問題來看,則容易出現「各自爭功」、「相互卸責」的情形。特別是以消費者的立場來檢視問題的話,如果可以食用的生鮮農產品發生安全衛生問題,消費者總是認為政府應該立即處理並且解決問題。但是行政部門即使很願意處理問題,卻礙於權責區分的現狀而使得農產品施政與食品施政之間存在著模糊地帶,容易造成施政上的死角。筆者認為要面對未來的飲食安全問題以及因應國際潮流,我國的中央政府組織必須儘速將農業行政與食品行政加以整合在單一部會內,才能有利於建構可以統整從生產到餐桌的安全管理行政體系。筆者在近日正好出差至蒙古國,特地走訪該國政府農業部門的時候,實際看到在入門的標示牌上寫著"MINISTRY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LIGHT INDUSTRY",內心頗為讚嘆並且為蒙古國民喝采。


 在整合了農業與食品的行政機能之後,我國應該即刻規劃如何運用國內產出的農產品而建立中小學午餐供應的制度,如此不但可以協助幼小國民攝食健全的飲食、減輕家長的養育負擔,同時增加國產農產品的在地消費比例、減少長途運輸損耗、增加國產農產品的銷售管道、增加在地就業機會等,亦可以改善長久以來的中小學午餐供應之弊病。


 多年以來經常發生的中小學午餐之供應弊病,在此不針對其原因進行檢討,但是非常期望未來由農業中央主管機關整合運用包含農業與食品的行政機能,主動會同各縣市農業主管機關、衛生機關、教育機關以及專家委員而規劃制定區域性的公共供餐體系,進而成為實現各區域內的「在地消費」、「減碳飲食」、「食材新鮮」的體驗型教材,亦可有效協助各區域內的生產者可以開拓農產品、畜產品與漁產品的銷售機會。如此的區域性公共供餐體系在運作以後,特別是就業中的女性國民可以減輕要為子女準備在校午餐而擔憂,而且增加我國中小學學生攝食國產農產品的機會,不僅可以培養學童認識鄉土、疼惜農漁業的情感,同時嚴格管理不良食材,防止來路不明以及品質不良的食材混入而傷害中小學學生的身心健康。


 藉由統整農業與食品的行政職權,積極的培育身心健全、疼愛鄉土的台灣國民, 實在是維持台灣永續生命力的重要工作。


(作者為東海大學農學院教授)


 
發佈日期: 2012-08-28 00:10:00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2716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wuner 的頭像
    dwuner

    dwuner的部落格

    dwu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