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072300050,00.html


防食物中毒 魚貝類內臟少碰
2011-07-23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食物中毒事件頻傳,令民眾聞毒色變,究竟怎麼做才能自保?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陳陸宏表示,只要掌握「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避免疏忽」四原則,就能將食物中毒的機率降到最低。


     陳陸宏表示,所謂「清潔」指的不只是食物,還包括烹調及盛裝食物的器具;「迅速」則是指食物做好後要盡快吃,吃剩的馬上收好冷藏,以免食物長時間暴露在室溫底下,讓微生物或細菌有孳生的機會;「加熱或冷藏」則是指食物最好加熱後再吃,吃剩的要冷藏保存;至於「避免疏忽」是指不能吃的東西就不要擺廚房。


     他舉例,有次母親煮了清蒸吳郭魚,大家正準備大快朵頤,且慶幸吳郭魚的魚卵多又Q,媽媽卻說:「我殺魚時沒看到這條魚有魚卵啊!」才發現原來她將餵小鳥的小米擺在鹽罐旁,一不小心就誤用了。


     元培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林錫斌表示,魚類及貝類一旦攝食有毒藻類,毒素會分別蓄積在內臟、中腸腺,以河豚為例,其實它的毒都集中在肝臟及卵巢內,只要料理得宜,河豚肉本身是沒有毒的。


     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黃顯宗表示,根據他的研究統計,每年五到十月是台灣食品中毒事件發生頻率最高的季節,其中又以九月最多,國人務必提高警覺,「沒吃過的東西,或在室溫擺放一段時間的食物,最好少碰為妙。」


     黃顯宗說,台灣食物中毒的頭號殺手,歷年來均以腸炎弧菌居冠,約佔食物中毒事件的六成左右,其次才依序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以及沙門氏菌。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研究檢驗組科長林旭陽說,歷年來菇類中毒案例以綠褶菇最常見,他籲民眾看到不知名野菇,不要以為是地上冒出來的「禮物」,應「不採不食」,以免誤食中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wuner 的頭像
    dwuner

    dwuner的部落格

    dwu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