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養大閘蟹?別跟著政府笨!
◎ 楊鈞軸
近來部分縣市熱中發展大閘蟹養殖產業,由發展嘉年華式的大閘蟹觀光活動,到必須投入大量資金及資源的將大閘蟹放入稻田養殖的複合式養殖等,一窩蜂的結果不但無助提升養殖漁民收益,反而造成許多問題。
首先,台灣養殖大閘蟹的成本遠高於中國。中國大閘蟹今年再度外銷至台灣,由目前市場價格可得知,同體型之大閘蟹,台灣養殖之價格遠高於中國進口,價格毫無競爭力;且因走私問題,導致市面上大閘蟹品質參差不齊。而目前彰雲嘉等傳統養殖漁業地區皆有養殖戶養殖大閘蟹,市場現況早已供過於求。事實上,在同等價格下,依國人飲食習慣,海水蟹(如紅蟳等)之受歡迎程度遠超過大閘蟹。
台灣本土大閘蟹養殖戶面對有行無市的窘境,鼓勵新的養殖戶投入,只是使情況更加惡化。且東部縣市有潛力可發展更具特色的養殖產業,如在沿海捕撈鱸鰻苗並帶回養殖場養成,鰻苗養殖時間僅需數月(大閘蟹養殖至少需一至二年以上,才較具市場價值,且蟹苗必須由外國進口),即可提供給養殖戶將其養成至成鰻。因此,鱸鰻養殖產業相較下更具產業競爭力。
此外,大閘蟹易造成環境問題,在美國及歐洲早有先例可循,因走私或隨船舶而進入新環境的大閘蟹,不但只有相當低的商業價值,反而破壞原本的棲地環境,甚至帶來水產動物疾病。大閘蟹本非台灣本土物種,貿然引進外來種,將直接衝擊台灣生態環境,福壽螺、螯蝦及泰國鱧等惡例尚歷歷在目,如今又何必自討苦吃。
(作者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博士生)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nov/18/today-o9.htm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