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藥療癒法則:兩座湖泊的比喻
◆污染的身體
許多世紀以來,許多自然療癒的倡導者堅信,大多數疾病只是某一原始疾病的不同面貌,這個病源被稱為systemic toxemia。systemic toxemia 基本上的意思是「污穢的身體」。
疾病的根本因素是身體充滿了廢物,或如柏拉圖所言:「我們已使身體成為一座活的污水池,逼得醫師不斷為我們的疾病發明新名詞。」
慢性便秘是我們污染身體的方式之一。
幾個世紀以來,醫學作家們一再地評論這個令人不舒服真相。二十世紀推行腸道淨化的兩位最佳代言人——亨利.林德勒博士(Henry Lindlahr)與更著名的約翰.哈維.凱洛格博士(John Harvey Kellogg)。
而更近代的代表性人物,則是鮑林博士(Linus Pauling),他說:「我從一份由一群醫師所發出的共同聲明得知,他們認為應該告訴患者不必擔心便秘問題。
我覺得病患應該擔心此問題;毒性廢物過於長期積存於體內,是嚴重有害身體健康的。」便秘意味著排泄功能不佳。您身體這輛完美跑車的排氣裝置出現了一個大堵塞,導致毒素積聚。
便秘公認與糖尿病、癌症、心臟病,與其他主要慢性病的成因息息相關,而這樣的推論極為合理。
積滿垃圾的身體可能以各種疾病方式向您表達其困境,生命體中每一處積累垃圾的部位,一邊想拼命甩開這些廢物,一邊呈現著虛弱、營養不良的狀況,而最終產物就是慢性病的形成。
以上陳述並不是要指責便秘受害者,而是藉此提醒世人以防止更多受害者的產生。並且,這不只是單純的便秘問題而已。
吃垃圾食物、服用不必要的藥物、沒事就守在電視機前……這些對我們一點好處也沒有。通常許多年後,身體的力量隨著時光推移消耗殆盡,而天然的防禦力也遭到削弱,於是它似乎再也無法運作自行療癒。
也通常恰巧在這個時間點,往往會出現疾病處理中的致命錯誤。由於病理現象明顯,生病的患者在此時看起來更加無助,於是被施以各式各樣的藥物與治療,以對抗疾病。
不幸的是,這樣一個看似合乎邏輯的行為卻是大錯特錯。對掙扎求生的身體來說,引進更多污染身體的外來物質是一點也不需要的。身體需要的,是少點錯誤物質(藥品)跟多點正確物質(營養素)。當然,這樣的觀點與醫界完全大異其趣。
◆兩座湖泊的比喻
假設有兩座完全相同的湖泊,稱A湖泊與B湖泊。同時再假設每座湖泊旁各緊鄰一個城市,而這兩個城市也完全相同(不用多想就知道,我們要稱這兩個城市為A城市與B城市)。
兩個城市都會將污水與其他廢棄物傾倒到鄰近的湖中,由於工廠、房屋及公共建築,常年排放廢水並丟棄垃圾至湖中,結果A湖泊與B湖泊均遭到嚴重的污染。
藉由測試水中大腸桿菌存在與否,我們可以判斷水質遭受污染的程度。如果水中存在大量此類菌群,就表示水質不乾淨。經過測試,兩座湖泊均遭到污染並出現大腸桿菌。於是,人們開始分析造成湖水不潔的原因,並討論因應之道。
兩個城市委託A博士(採取對症下藥方案)與B博士(採取生物性方案)各針對A、B湖泊研究相關資料以求解決之道。
A博士研究結果如下:「由於出現大腸桿菌,我們知道A湖泊遭受污染,因為正常情形下大腸桿菌與污染幾乎同時存在。既然如此,導致湖水污染的原因必定是大腸桿菌。因為污染由細菌所引發,只要消滅細菌,污染就會一併消除。因此我的解決之道,是將能殺死所有細菌的化學藥品添加到湖中。」
遵照A博士的指示,兩卡車的各式化學藥品全數倒入A湖泊裡。這肯定能殺死所有大腸桿菌;而且,在下一次的水質測試中,果然也完全沒有大腸桿菌的蹤跡。於是A博士作出結論,目前水質已獲改善。
B博士採取不同的方法:「我們知道B湖泊遭受污染,也清楚湖中存在大腸桿菌。此菌在污染環境中大量繁殖,因為廢棄物提供它們食物來源。之所以出現如此多的細菌,是因為湖泊裡累積了大量的污水與其他廢棄物。所以,要除去湖中細菌,首先就得除去湖泊裡的廢物。我們應該停止或至少大規模減少流入湖中的污染物。如此一來,湖泊會藉由本身的自然淨化步驟分解廢棄物質,而且在沒有多餘污染物的情況下,湖水可再度回復潔淨樣貌。同時因為細菌所依賴的食物來源不斷減少,細菌造成的污染也會自動降低。」
遵照B博士的指示,B城市設置了數座污水處理廠,並施行了其他污染物減量措施。這大大減少了流入B湖泊的廢物,而且細菌量也下降了。再次進行大腸桿菌測試時,也幾乎檢測不出細菌的蹤跡。
於是B博士作出結論,目前水質已獲改善。接著,我們來看看真相到底如何:除了原來的廢物與添加的有毒化學物質,A湖泊還要再加上每天持續排入的污水量所造成的污染。
但A博士卻因為湖中沒有大腸桿菌,宣佈水質乾淨無污染。另一方面,由於排放到湖中的污染源已被阻斷,B湖泊中幾乎不含任何廢棄物質。
少量排放至湖中的廢水,已先經污水處理手續極易自然分解,因此湖水中並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您希望由那座湖泊提供日常飲用水呢?您認為哪座湖泊是乾淨的呢?基本上,A博士採用了對抗療法的觀點來看問題,而B博士則採用了自然療法的觀點。
A博士就像位優秀的對症療法醫師,將心力完全集中在消滅「病菌」或「導致」污染的細菌或湖泊的「疾病」。為了支持細菌為問題之源的前提,他列舉此細菌總是伴隨污染出現的事實。
B博士同樣也看到細菌伴隨污染出現的情形;然而,他卻不認為是細菌造成了污染,反而判斷是污染導致細菌出現。這也是自然療法宣稱「遭到污染的身體,才是大多數感染與疾病之源」的道理。
偵探出現在犯罪現場,並不表示他就是犯罪主嫌;同樣的,細菌在病患體內被偵測出來,也不意味著它們是導致疾病的來源。
如果給予身體機會,開始以拾荒者試圖清理垃圾的心態看待細菌,而不是視它們為致命的小搗蛋鬼,我們便能看到自然療癒的確定性,以及身體自動清除病源的特性,並開始累積信心。
如果您的身體強壯又健康,病菌就會變得無足輕重了。畢竟病菌遍佈四處,但為何不是人人都生病呢?
如果有適合的傳染途徑,此刻在您舌頭和嘴裡,已有夠多的細菌類型足以消滅您所有鄰居。但它們沒辦法,也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危害(在正常情形下,事實的確如此)。唯有不健康再加上虛弱的免疫系統,才能為細菌提供增殖的機會。
那麼,是什麼將疾病消滅呢?答案是強化的健康狀態。用藥殺死細菌並無法增強健康狀態,這樣做僅能消滅細菌而已,試圖以藥物殺死病毒,更是難上加難。
當病菌跟許多農業害蟲一樣,對消滅它們的藥物產生抗藥性時,新的藥物就必須不斷開發,以求早一步扼阻微生物世界的快速變異。
目前已有某些產生抗藥性的變異菌株,任憑我們使用所有藥物都無法消滅。所以,不管看多少醫生吃多少藥,光靠塞滿藥物的身體來對抗這種病菌是完全無效的。
自然療法提供了一則完全不同的方法:增強健康以消滅疾病。您愈早開始,效果就會愈好——何不現在就試試看呢?@(待續)
摘編自 《拒絕庸醫:不吃藥的慢性病療癒法則》博思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9/23/n3689778.ht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