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big5.ifeng.com/gate/big5/huanbao.gongyi.ifeng.com/detail_2011_12/08/11187611_0.shtml


世界自然基金會將中國羅非魚評不合格 威脅出口


由國際非政府組織主導的水產品可持續認證漸成趨勢,或成新的非關稅壁壘


南方農村報訊(《農財寶典》記者 孫歲寒)11月初在南寧舉辦的第八屆中國羅非魚產業論壇上,一則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下稱WWF)將中國養殖羅非魚初步評級為淺紅(即不合格)的消息令行業人士高度關注。


WWF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非政府環保組織之一,其評級結果對全球水產品貿易商有重大影響。據介紹,評價結果分為如下等級,大於9分評級為深綠,推薦全球消費市場選用;8-4分評級為淺綠,建議使用;3-(-2)分評級為黃色或橙色,不排斥也不推薦;(-10)-(-3)分評級為淺紅,不推薦使用。


昨日,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記者了解到最新消息,經過新一輪交涉,目前WWF已不再堅持“淺紅色”評級,而準備修改原有的評價標準。


中國企業將參與標準制訂


11月18日,一場旨在推進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羅非魚標準的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以下簡稱中國流加協會)聯合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舉辦。針對WWF的評級結果,中國流加協會之前已提出,WWF應該更全面了解中國羅非魚產業,同時不能否認其他國際組織的評定(此前其他國際相關認證均未對中國羅非魚評級為不合格),要求推遲發佈結果,並做進一步交涉。


WWF中國代表處海洋項目高級官員王松林告訴《農財寶典》記者,在WWF推動下,目前ASC已經獨立運作,此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國水產企業介紹ASC,並促進ASC在中國大面積實施做準備。王松林透露,之前對中國養殖羅非魚“淺紅”的評級,是WWF在歐洲的機構做出的。他認為,中國羅非魚產業很大,在判定“淺紅”的過程中,評判者未能對產業做全面了解,和中國方面溝通也不充分。他希望,由中國流加協會牽頭,組織中國水產企業與ASC交涉,參與新標準的制訂。


雖然經過中國流加協會斡旋,評級結果最終未公佈,但潛在風險不可忽視。據介紹,只要被評級低於黃色或橙色,即便個別企業再優秀,在WWF看來,“中國羅非魚”也是不合格產品。以WWF的影響力,結果一旦公佈,對嚴重依賴出口的中國羅非魚產業來說,無疑是重大打擊。


ASC為何有這麼大影響力


時下各種認證,對於水產出口企業來說並不陌生。例如施行時間較久、範圍相當廣泛的HACCP體系就和水產出口息息相關,以進入美國市場為例,通過HACCP認證是先決條件之一。


目前,中國企業的HACCP認證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管理,其下屬機構中國國家進出口企業認證認可委員會(CNAB)負責HACCP認證機構認可工作的實施。而目前的趨勢是,養殖水產品可持續認證越來越成為主流,很多認證出自非官方的NGO組織,但卻有著非凡的影響力。


ASC正屬此類,它由WWF發起推動,《農財寶典》記者從ASC官方網站上看到,在其“Supporters(支援者)”一項中,有20多個組織或企業,其中有不少是德國、加拿大、英國、荷蘭等西方國家最大型的水產品流通商,他們均認可ASC的評級結果。


另一名為“持續漁業夥伴組織”(SFP)的NGO,其“Partners(合作夥伴)”也有包括麥當勞、沃爾瑪、Woolworths(澳大利亞最大的食品零售商)在內的20多個零售業巨頭。


此外,來自歐洲零售商農產品工作組的GAP(良好農業規範)和來自水產養殖認證委員會的BAP(最嚴謹的水產養殖規範)更是在歐洲和美國水產品貿易中有著重要影響。其中BAP被美國FDA選為水產品認證第三方合作夥伴,經過BAP認證的工廠的產品才能直接進入美國市場。


正是由於契合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追求,這些組織及其標準對消費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ASC背後的推動者WWF,更是1961年就已成立,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20萬支援者和在100多個國家有著活躍網路的國際性NGO組織。


生產實際與認證要求差距大


縱觀上述認證,標準條款繁多,核心均離不開“安全、可持續、環保、節能”等字眼。具體到羅非魚,ASC官方網站上有如下描述:持續增長的羅非魚需求,使很多養殖者從“可持續生產”類型變成了“受出口驅動”類型,目前羅非魚養殖容易造成的影響有5個方面,過度投喂導致水質污染、大量佔用土地和水源、養殖排水污染、非羅非魚原產國的生態入侵危機、社會經濟效益影響等,而ASC所制訂的一系列複雜的認證標準,也大致圍繞怎樣控制以上影響而開展。它不僅對水產品食用安全有明確要求,而且對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情況,甚至對從業者的待遇等等都有要求。正如業內人士所言,不僅要吃魚,還要吃安全的魚,同時要確保這種魚的捕撈和養殖不會危及子孫後代吃魚。


據最新情況,經過新一輪交涉,目前WWF已不再堅持“淺紅”評級,而準備修改原有的評價標準。但事實上,就目前中國羅非魚養殖現狀而言,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混養盛行、過度投喂、病害盛行、藥物濫用、污水亂排等等,不少基層人士說,拿各種認證標準一一對比,現實和規定“一個在地下,一個在天上”。


有業內人士提出,各種認證條款的制訂,都是以產業化、標準化生產為前提。但由於我國農業生產力水準相對落後、產業結構不合理、監管缺失等多種原因,理想化的設計難以符合中國的生產實際,強行實施並無益於問題的解決。這需要中國企業與國際NGO組織加強溝通。


此種情況不只中國存在,就在對中國羅非魚做出“淺紅”評級之前,WWF也對越南巴沙魚做出同樣評級。但後來經越南政府出面交涉,最終修正為“黃色”。


對於各種國際認證,業界也有不同聲音。此前,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旭兵曾撰文提出,BAP和GAP等認證是“挾消費者以令天下”,一旦通過可持續標準,便掌握了全球消費者的話語權,就可以通過收取每年證書使用費的方式,輕鬆獲得持續不斷的收入,還可以以不符合可持續捕撈/養殖的某些要求為理由,以另外的非關稅壁壘方式,阻止中國產品出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wuner 的頭像
    dwuner

    dwuner的部落格

    dwu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