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的十字路口
2011/12/01 | 杜宇
國內水果價格高低再度成為選戰焦點,然而農民更關心的是台灣農業該何去何從?下一任國家領導人要如何帶領台灣農業走向國際舞台?這絕對需要完整的規畫而非靠吃「補」藥就可以應付的。
長期以來台灣農業該走單一,例如日本的青森蘋果,或多元發展,例如台灣不斷更新明星產品,有不同見解,值得深入探討並尋求共識。台灣所謂的明星產業鳳梨、鰻魚、蘭花等,風光期相較於其他國家偏短。關鍵在於台灣缺乏整體完善規畫,以致產業發展失序,最後只能靠另一個明星產業來撐場面。
在台灣當某個魚種或種苗獲得技術突破,初期因產量有限所以售價高,有人獲利,在資訊不充分情況下,農漁民一窩蜂搶養搶種,政府事先未做詳細評估規畫,沒能掌握產銷資訊,適時給予預警和輔導,往往造成供過於求,市場出現削價競爭,大夥陷入所謂的「紅海」之爭,卻不願多花心思在提高附加價值與市場開拓;加以政府對於品種及技術沒有嚴格把關,讓部分人士把辛苦育成的品種與技術帶到國外找到適合生產地方,結合當地土地、勞工優勢,以大量低價搶占國際市場,讓台灣同類產品只能節節敗退。
政府沒有花時間與精力把根本問題徹底解決,又忙著尋找下一個明星產業,採短線操作模式不斷惡性循環。反觀,挪威事先詳細評估才決定把鮭魚列為養殖對象。在推動鮭魚養殖前先把相關管理法規建立好,例如規定每單位最高放養量,需取得養殖證照等,由於箱網養殖魚兒容易生病,為減少抗生素使用量,他們成功研發出疫苗,魚苗在放入箱網前都逐一施打,果然讓抗生素使用量大幅降低,不僅節約成本也減少藥物殘留困擾。
為順利打開國外通路,整合外銷管道由「挪威海產外貿管理局」統一負責海外推廣。挪威海產外貿管理局在全球主要市場設立常駐的海外代表機構,聘請當地最有創意、經驗豐富的公關公司協助推銷,並融入到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和餐飲文化中。挪威駐外官員也會為其業者提供及時商業訊息。挪威是以國家整體力量將鮭魚產業推向世界舞台,期間不斷克服難關終能登頂。
台灣農漁業無論朝單一或多元發展,事前都要經過非常嚴謹的評估與完整的產銷規畫,這有賴政府對產業的正確認知與處理態度。台灣不應再冒然將某種未經詳細評估規畫的產業,倉促推上檯面,例如石斑魚產業,報喜不報憂,讓農漁民與投資者盲目投入,反而扼殺應有的發展。對於辛苦研發出來的關鍵技術與品種應全力保護嚴禁流出。
除此之外,透過不斷的技術創新與品種改良來保持技術領先,才是台灣農業面對競爭的生存之道。政黨應停止無謂爭辯,用心端出真正的牛肉來讓選民檢視。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