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253236
農業何辜淪為經貿談判的祭品 ◆杜宇
開放含瘦肉精美牛進口喧騰多日,近日在執政黨高舉中美經貿大旗以及馬總統將親自督軍的氛圍下,加以在野黨在國會人數居劣勢的情況下通過已成定局,民眾也莫可奈何。只是檢視這一路走來政府相關單位決策的荒腔走板,相較於韓國政府的坦誠和溝通整合能力,不免讓人對台灣未來四年的願景感到異常悲觀。同樣開放美牛進口南韓政府換到的是美韓FTA的簽訂不僅讓南韓GDP增加0.42個百分點,南韓更將成為全球第七個已開發國家,把台灣狠狠拋在後頭;而台灣政府讓國人飲食安全陷入高度風險卻只換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重啟談判的承諾,兩者差距甚大,難怪國內質疑以及反對聲浪未歇。
馬政府雖然再三強調開放後會採取嚴格的檢驗和標示措施,一定會確保民眾食的安全。但是從過去政府相關機構的行事作風(如三管五卡、黑心食品把關等),剛開始或許會真的雷厲風行逐批檢驗但是等風頭一過該議題不再受媒體關注後,一切又會恢復常態(改為抽查),非要等到出人命了,輿論再度譁然才會上緊發條,到時候該為此負責的官員早已離職跑到肥貓機構去享福,民眾只能自認倒楣。至於台美TIFA、FTA何時通過?內容為何?普羅大眾在面對國內物價上漲薪水卻不漲的沉重生活壓力下恐怕也無心追究了!未來只有靠消費者自行選擇了。
而含瘦肉精美牛開放後是否會擴及美豬對國內養豬相關產業衝擊相當大,將引發一波倒閉潮,造成農村經濟動盪,屆時恐怕不是靠短期補貼可以紓緩農怨。雖然行政院長以及農委會主委均信誓旦旦會堅守底線並以烏紗帽做保證,但是外界對此還是多所質疑(對美國而言豬肉較牛肉有更大的經濟利益),各說各話,孰是孰非日後自會見分曉。
站在關心台灣農業永續的角度,政府既然在政策上已經決定往後對外經貿談判中在農業議題上將有所退讓,就有責任要儘早啟動產業結構調整,對於那些已無競爭力或不願再繼續務農的農民給予完備的退場或離農機制,安定農心,而不是只編列一筆所謂的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應付了事(過去類似基金被濫用情況殷鑑不遠);對於願意且適合繼續務農的農民除了應該協助提升其競爭力並排除非關稅的障礙,讓國內農產品能行銷全球好因應貿易自由化的衝擊外,應該全力避免讓台灣農業僅存的品種及技術優勢大量外流壯大競爭對手,畢竟徒法不足以自行,政府更要展現實際執行力。
特別是極端氣候(如強颱、豪雨、乾旱、颶風、洪水等)發生的頻度暨強度升高,對台灣農業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像花蓮地區只要遇到豪雨即易因坍方造成對外交通中斷,立即影響到花蓮當地農產品正常的對外運輸,就是氣候變遷對農業影響的典型案例之一。政府相關單位有必要擬定完善的天然災害預警暨因應對策與標準流程,做好各部會的整合協調,平常加以演練,一旦遇到真正天災來臨時能迅速啟動應變機制將損害降到最低,不能任令農民自嘆自艾,甚至自生自滅。
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轉變,農業或許在台灣已經不再是主流的經濟來源,卻還是影響民生的重要產業。在國外糧食已經被視為重要的戰略武器(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有句經典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歷史經驗亦一再告戒我們饑寒起盜心更是社會動盪的根源。
台灣政府長期壓抑糧價來穩定民生,犧牲農民權益來換取經濟成長,如今再度以農業做為經貿談判的籌碼,對農民非常不公平。難道非得等到全球糧荒再臨求助無門才會體會糧食自主安全的重要,屆時恐後悔莫及!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