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51293
海洋委員會錯誤的決策 杜宇
根據二○一○年亞洲經濟體競爭力評比台灣雖然排名第二,但是政府商業行政效率的排名不高,再度凸顯台灣政府之行政效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為此籌劃多年的政府新組織架構預計於民國一○一年正式上路,全民期待一個小而有效率的政府能帶給台灣幸福。相關部會的組織法草案正送立法院審議中,由於執政黨在國會擁有絕對多數優勢,這些法案順利過關恐怕已成定局。但是顧及海洋委員會未來順暢運作及考量海洋事務未來發展之需要,在此還是要嚴肅指出將現有漁業署及水產試驗所等排除在海洋委員會之外卻廣設海巡分署,不僅不符合國際海洋開發暨管理趨勢,也違背該委員會成立宗旨絕對是錯誤的決策,政府施政不應重蹈當年將漁業署倉促南遷既浪費公帑又造成人才流失的錯誤。
海洋在各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此點可以從各國管理海洋事務機構位階的提升可以看出(如美國海洋委員會設於總統行政辦公室,日本設海洋大臣,由首相擔任綜合海洋本部部長)。我國政府之所以成立海洋委員會係導因於海洋問題日益複雜化而我國現有海洋事務管理分散於各機關,致經常出現權責混淆與功能不彰之現象,不利海洋事務健全發展,因此需要成立一個專責機構予以整合統籌,希望能發揮綜效,進而實現從「島國」邁向「海洋國家」的終極目標。海洋事務範圍相當廣泛涵蓋國防、安全、經濟、環境保護等,其中海洋產業經濟更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世界海洋產業總產出超過1兆美元,占全球生產總值的比重約三.五%,二○二○年更將達三兆美元),而漁業經濟又為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還有國際漁業合作,資源分配管理亦為未來重點工作,不宜切割。再者該委員會未來業務職掌中有關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科學研究與技術發展,海洋環境保護,資源管理,永續發展,海洋人力資源發展等,均與現行漁業署和水產試驗所業務職掌有相當大的重疊性(與國科會、環保署現行業務則有部分重疊)。因此基於海洋事務推動的完整性漁業署和水產試驗所內的海洋漁業生物組及所屬試驗船隻應納入海洋委員會統籌運用管理。至於部分與農業性質較類似的水產養殖及加工部門則可以納入未來的農業部,非原全歸農業部。如此才能避免重蹈過去令出多門的窘境。
此外,該委員會組織草案規定在不逾編制員額二分之一範圍內,可以官階相當之警察或軍職人員派充之(此部分亦引發違憲的質疑)。顯見海巡署及軍警人員將成為海洋委員會主體,讓海洋漁業相關部門及人員有不受重視感覺,恐難延聘到真正的人才。尤其近年來海巡單位及軍方頻頻出包給社會大眾留下極為不良觀感,海洋委員會人事布局若無法讓外界一新耳目,將影響未來的運作。畢竟個人權位是短暫的,但是制度的影響卻是深遠的,相關主事官員不宜便宜行事更不能私心誤國才是國家之福。
二十一世紀是人類挑戰海洋的新紀元,「走向海洋」已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國際正掀起新的「藍色圈地」熱潮,台灣亦無法置身事外。要想將海洋資源轉為實際的經濟優勢,就必須制定和實施合理有效的海洋總體政策,指導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並透過強有力的執行機構,來追求國家最高利益及全民最大福祉。而海洋這片「藍色國土」正是上天賜予台灣的寶藏,它同時也是讓台灣走向國際社會避免被邊陲化的重要資產,應該妥善運用。
政府先前獨排眾議將海洋專責機構位階從原先選舉時承諾的「海洋部」降為「海洋委員會」已經讓漁業界人士大失所望,如今在組織架構和人事布局上千萬別再出錯,否則將導致全盤皆輸。權力帶來腐敗,執政帶來傲慢,但是歷史必會誠實檢驗與評價每位當權者,是「昏君」還是「明君」請主事者三思!(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